上海改革创新汇聚国际仲裁资源 亚太仲裁中心建
上海9月4日电 (记者 陈静)仲裁是国际通行的商事争议解决机制,近年来逐步成为各个国家或地区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法治软实力的一项重要手段。上海已成为中国境内外仲裁机构资源最集中、最丰富的内地城市,也成为国际仲裁走进中国、中国仲裁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
记者4日获悉,1995年到2022年,上海仲裁机构已累计处理案件6.8万余件,总标的额超过5200亿元,案件当事人遍及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2022年受理案件8306件,同比增长6%;标的额1058亿元,同比增长39%,自1995年仲裁法实施27年以来首次超过1000亿元关口,单一案件标的金额最高超过200亿元。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上海仲裁机构共受理177件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仲裁案件,标的额30.8亿元,涉及40多个“一带一路”国家。
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秘书长王唯骏接受采访时介绍,1988年成立的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即:上海贸仲)与上海的改革开放同步发展。从2013年开始,上海贸仲陆续设立了涉外专业平台,包括:上海自贸区仲裁院、上海国际航空仲裁院、中非联合仲裁上海中心、金砖国家争议解决上海中心。
据悉,2019年2月,上海率先出台《关于完善仲裁管理机制提高仲裁公信力加快打造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的实施意见》,提出推进仲裁行业有序开放、推进仲裁机构体制机制改革等6方面16项改革举措。上海率先探索推行仲裁业务对外开放实施政策,推动本土机构参与国际竞争,成为中国境内首个仲裁业务对外开放的城市。
上海市司法局方面介绍,2019年10月,该局制定出台《境外仲裁机构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设立业务机构管理办法》及申办指引明确:符合条件的境外仲裁机构可向上海市司法局申请,在临港新片区内设立业务机构,开展国际商事、海事、投资等涉外仲裁业务。此举打破了自2015年以来境外仲裁机构只能在上海自贸区设立代表处,开展非仲裁业务的联络、推广、培训等活动的限制。文件出台当年,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与调解中心便在上海设立业务机构。到2023年6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与调解上海中心已受理涉外知识产权案件80余起,当事人涉及美国、德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2年10月,上海出台《关于支持打造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提升城市软实力的若干措施》,提出6个方面20项具体举措,推动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建设提档升级。上海市司法局方面表示,接下来,上海还将多措并举支持境外知名仲裁及争议解决机构在上海设立业务机构,优化设立登记程序,提供办理手续便利,落实支持保障政策,吸引更多境外仲裁及争议解决机构落沪,推动上海成为国际仲裁资源集聚高地。上海仲裁机构计划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或者办事机构,与有关国际组织、境外仲裁机构及争议解决机构建立多领域、深层次的交流合作机制,真正走出国门拓展国际仲裁法律服务市场。
上海还鼓励仲裁机构积极参与国际商事争议解决规则、标准制定和相关机制建设。据悉,上海仲裁委员会已获得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第一和第六工作组观察员席位,积极参与中小微企业获得信贷和可转让多式联运单证国际立法工作。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联合2家国内其他主要仲裁机构与南部非洲仲裁基金会、内罗毕国际仲裁中心、非洲统一商法组织共同发布《中非联合仲裁中心仲裁规则》,为中国和非洲国家的商事主体提供公正高效、专业便捷的商事纠纷解决机制。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上海正在努力构建一支国际化的仲裁员队伍。目前,本土仲裁机构在册仲裁员3765名,外国籍和中国港澳台籍仲裁员870名,占比23%,来自全球118个国家和地区,覆盖“RCEP”全部成员国以及8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名册仲裁员覆盖国别数和境外专业人士最多的内地城市之一。
外籍仲裁员Peter Corne,有个中文名字孔宏德。他曾获得上海市政府“白玉兰纪念奖”。2012年,孔宏德跻身上海贸仲的仲裁员名册,并在2013年成为自贸区仲裁院首个案件的首席仲裁员。有时,他会和另外两个外籍仲裁员共同组成仲裁庭审理案件;有时,他和中国内地的仲裁员组成仲裁庭进行审理。上海贸仲秘书长王唯骏接受采访时介绍,像孔宏德这样的外籍仲裁员,通过参与中国仲裁机构提供的涉外案件审理实践,加深了对中国法律的了解。与此同时,作为上海经贸商事调解中心的调解员,孔宏德还热心参与上海的涉外法律服务宣传。(完)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che6che5.comhttp://www.che6che5.com/news/gushifenxi/2001.html